中国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男女关系模式。
第一是封建主义模式:
由于农业经济的劳动密集性,社会需要多多益善的大量劳动力。
因此必定要求女性履行作为生育工具的职能,把大多数精力用在生育和养育子女上。
婚姻上实行父母包办的一夫一妻制,是因为这样生育率是最高的。历史中不断尝试得出的经验。
由于生育率主要由女性决定,男性在婚配上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
性资源的交易,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依男性的意志而产生。
第二是资本主义模式:
资本主义崇尚自由,所以男女之间可以自由恋爱,自由结婚。也可以自由离婚。
家庭可以进行干涉,但这种干涉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经济上的决定权。
崇尚自由的必然结果是追求经济价值,因此婚姻总是伴随着经济价值的转移。
比如与各类奢侈品相绑定,从而为社会贡献高额的经济收入。
它的缺点是潜在导致社会形成二八定律、帕累托分布,20%的男性和80%的女性相结合是正常现象。
自由的婚配也导致大量女性的时间浪费在择偶与追求经济价值上,造成生育率的下跌。
性资源的交易是资本主义的一部分,只要你情我愿就可以自由进行。
第三是共产主义模式:
在共产主义计划经济下,男女之间只是一种工作关系,革命关系。
传统的家庭关系和男女恋爱的个人意志都是被否定的,生育和性行为都从属于集体需要。
所以婚姻是领导指定分配的,生育是依照国家计划的。
要你生你就生,不让你生就不能生,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性资源的交易更是被严格禁止的,这属于偷鸡倒把,挖共产主义的墙脚,侵犯集体的性决定权。
如果把眼光放远,国际上还存在与宗教高度相关的第四种模式。
但它在中国出现比较少,在此不再赘述。
当代中国的问题在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什么都想要。
既要封建主义的生育率,又要资本主义的经济价值,还要共产主义的领导权力。
这样就不得不在三种本质上不兼容的模式中左顾右盼,上蹿下跳,朝三暮四,瞻前顾后,东食西宿,南辕北辙,虎头蛇尾,里应外合,闹出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弱智笑话。
真正的解决方案是一国三制。
专门划分出提供高额生育率的封建主义地区,在这些地区严格执行封建主义制度。
然后产出的大量子女再按照国家领导的顶层设计分配给各省,换取各省提供的经济价值。
这才是三位一体的完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