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统计学发布了两个重大数字:GDP成长5%;出生人口增长52万。
所以这个题目有两种解读:首先是对统计数字,其次是具体到人口。
经济学上有个定律叫做古德哈特定律,俗称「KPI学」。
如果一个统计指标变成了目标,那么它就不再是一个好指标。
When a measure becomes a target, it ceases to be a good measure.
在中国这里可以进一步归纳推论:一切经济统计都会经历指标化、目标化然后失效的过程。
最后在一切数字和表面现象显现出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整个国家不断向深渊坠落。
就像当年GDP年年增长,但是人们通过常识和身边统计就能判断经济实际上越来越差。
在这种先知道靶子在哪再射箭的逻辑下,人们发明了旁敲侧击统计学。
比如通过钢铁产量、耗电量、纸箱产量、进出口顺逆差、大学生就业率、人口增长率、国债收益率等奇怪的统计数字,证明GDP是假的,经济是越来越差的。
好嘛,没过几年,所有的统计数字都一片大好了。
因为共产党是不能被质疑的,所以每个统计数字都是指标。
因为每个统计数字都是指标,所以每个统计数字都会失效。
最后,坚信统计学的中国人们终于失去了一切质疑渠道。
只能在社会民生一片凋敝的状况下承认都是自己不努力,中国经济确实一片大好。
真正的答案是,在中国,所有统计数字最终都会失效,如同一切参照系的平权。
如果统计造了假,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除非什么时候能够确认它不再造假。
如果统计局造了假,那么什么数字都不能相信,政治经济学应该退回统计学发明以前的研究方式。
假的东西不需要一遍一遍证明,应该是统计局向大家证明它为什么是真的,为什么是可验证的。
当年的苏联也是如此,这正是为什么从未有人预测出苏联的崩溃解体。
因为苏联后期的一切数据和表面现象就和现在的中国一模一样,形势一片大好。
可怕的不是它崩溃之前形势一片大好,如果如此大不了把新闻反着看。
而是无论任何状况形势都是一片大好,这样一来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都无从判断。
没有信息,无法预测,这种克苏鲁不可名状的性质才是共产主义统计学的可怕之处。
这是统计学最大的胜利,也是统计学最大的失败。
统计学是一门科学,但它在生活中展现的往往是艺术性的一面。
而具体到人口数字。中国人很常见一个认知就是人口越来越少是不好的。
所以共产党一定要补贴人口,一定要促进生育。
所以看到中国出生人口连年下降,终于放心地写出了嘲讽中国人口下降的文案。
实则是终于看到了现实与网络的吻合,给了自己继续生活在中国的信心。
这种自由派式的赢学当然是愚蠢的,甚至是天真的。
甚至如果阴谋论一点,可以认为是共产党故意留的舆论口子。
如果共产党真的想要增加出生人口,办法实在是太多了。
能计划生育减少人口,就能计划生育增加人口。
现实是很显然的,给奴隶配种就像母猪的产后护理一样简单。
何况是饿死不反抗的中国人,就算复制罗马尼亚政策共产党也不会被推翻。
而之所以中国出生人口没有反常增长,是因为共产党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
生育率低有什么不好?人口变少了,难道大家不喜欢吗?
出生人口少只是未来的问题,出生人口多就是现在的问题了。
每个孩子都需要养育呵护,教育成长,最终都会转化成中国底层更大的负担。
在现在已经脆弱不堪的经济上继续提高压力,结果当然是更多的人道主义灾难。
而今年出生人口逆转增长,说明的更多的是粉红化开始影响到现实层面了。
以前的粉红只是人们网上单纯的表态,现在的中国人逐渐开始以粉红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
所以不需要共产党多做什么,粉红们自己就会在这种背离现实的宣传影响下主动多生。
这样的生育是单方面爱国的结果,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
粉红拉高自己的必要开支,收入却捉襟见肘,还在奴隶劳动下无力照顾孩子。
最后的结果无非是以不同的方式效仿最近的上海一家三口,整整齐齐一起跳楼。
只不过届时作为有罪受害者,这些受骗的粉红再也不会有人同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