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月薪两万却不敢在商场买衣服,甚至开始逛批发市场,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什么?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都深感商场中的衣服价格日益攀升,仿佛成了一座难以攀登的「价格高峰」。他们中的许多人,面对那些标价高昂的品牌服饰,往往只能驻足欣赏,却难以将心仪之物纳入囊中。
年轻的小徐便是这众多感慨者中的一员。她坦言,如今商场里的品牌衣服,价格动辄就是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让人望而却步。尽管她每个月的收入达到了两万,但在这样的价格面前,依然显得捉襟见肘。小徐说:「每次逛街,看到那些漂亮的衣服,我都会心动不已。但当我看到价格标签时,心中的热情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冷却下来。」
这种现象背后,既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也体现了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品质和品味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品牌服饰往往代表着更高的品质和设计感,因此价格也相对较高。然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将有限的收入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如旅游、教育、娱乐等,而非仅仅追求服装的奢华。
此外,互联网购物的兴起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选择。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到款式多样、价格实惠的服饰,而无需在商场中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这种便捷、实惠的购物方式也进一步加剧了商场衣服难卖的现象。

关注者
2,677
被浏览
3,035,504
1288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年轻人月薪没有两万,两千的倒是有不少。
这就是为什么要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这是一个标准的议题设置话术。
它的潜台词就是消费不足都怪年轻人,而不是共产党作恶导致普通人普遍没钱。

实际上中国人的消费降级已经降了好几年了。
很多经济学分析人士还在以优衣库作为廉价衣服的代表,无非说明分析人士脱离现实太久。
优衣库那是国际品牌,是高级货。是大多数中国人可望不可及的东西。

年轻人早就从实体店降级到网购,从京东降级到淘宝,从淘宝降级到拼多多。
现在的年轻人只能买得起10块包邮的便宜货,再多花一块钱都怕下个星期没饭吃。
哪怕不生孩子也得养活父母,养活房东,养活几千万嗷嗷待哺的共产党人。
这还是没贷款的,贷了款的还要惨好多倍,一旦失业一切都会脆断。

题目中精心挑选的两万收入买不起衣服的,当然就是贷款者的代表。
去掉还贷的部分剩下的收入,可能也就比一个月两千稍微好一点。
现在还要被抓出来当成不消费的反动分子批斗,简直是杀了人还要踩上一万只脚。

对大多数人来说,买房早就不在一辈子的考虑范围,哪怕如此也不得不每个月精打细算。
所以看到这种新闻无非出于仇富而仇恨同样是受害者的普通人,更加热爱共产党和习近平。
但这种话术背后的现实,当然是中国人从月薪两千到两万全都过得很悲惨。

中国人不是月薪两万的凡尔赛,不是小康,甚至不是温饱,负债和赤贫才是中国人的本色。

编辑于 2025-01-22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