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是一个一直被误解,或者说有意识被曲解的指标。
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它的本意显然是指必要消费与非必要消费的比例。
必要消费占总消费比例越高,生活水平越差,这样的指标才是合理的。
只不过食品作为标准,统计上比较简单,也方便大多数人理解。
加上当年并没有现在这么多金融创新,所以才会有恩格尔系数这样的概念。
这个问题下中国人基本都是基于美食文化给出答案,显然是出于抹黑别国的目的。
放到现在食品丰富的年代,恩格尔系数已经大幅度失真了。
不是更低,而是更高。现代人的必要支出比例甚至比19世纪还要高。
现代人有更多类型的必要支出,如房租,税收,保险,手机、网费等定期付费,以及贷款。
特别是贷款,当年的人可没有这种提前消费的理念。负债之后,生活水平下降是最显著的。
就是因为贷款之后,必要支出远远高于非必要支出。
即使原始收入较高,处于这种状态也会导致抵御风险能力极差,不得不提心吊胆生活,自然会导致生活水平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