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城市化了。
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城市化过程与生育率下降都高度同步。
哪怕是伊斯兰国家,在经济发展、逐渐城市化之后,一样出现生育率下降的情况。
这个问题中常见的答案有:
- 生育成本高,房价教育成本巨大;
- 社会压迫强,不愿生孩子当奴隶;
- 传统文化逐渐淡薄,年轻人向往自由;
- 男女矛盾加剧,无法相互理解,结婚难,离婚多;
- 现代科技发达,避孕技术和性的替代品技术成熟;
先不提很多问题是中国独有的,而生育率下降是全球现象;
更关键的是,这些理论都存在一个基本问题:需求层次不匹配。
食与性,是人的最基本需求。比安全感还要基础的最最基本的需求。
而这些回答所谈论的,都是更高层次的,巴不得自我实现那个最高层次的问题。
生孩子难道不比生活质量重要多了?
之所以把自己表达得高尚,自然是为了掩盖其原始本能的内核。
进化心理学基本原理,所有的人类伦理,本质上是基因的适应性选择。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这个回答: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生孩子,是因为生育适应器对城市化的过敏反应。
生物学里的r/K策略大家应该知道。不知道的话,简单介绍就是:
- r策略:一些生物繁殖后代,生育上多多益善,生存上不保障,如兔子;
- K策略:一些生物后代少生优生,但生存率高,如老虎。一山不容二虎。
越是食物链顶端的动物,越倾向于K策略。显然人类毫无悬念是K策略生物。
所以人类通常不会生育太多后代,而是更重视后代的培养和生存。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种K策略的生物,真的生出了很多孩子怎么办?
我们回到生物学上那个经典的例子,狼与兔的负反馈过程。
狼越多,吃的兔子越多,兔子越少;兔子越少,狼的食物越少,狼越少。
所以狼越多,狼越少。
但这种负反馈的调节能力显然是有极限的。如果狼比兔子还多呢?
那么狼就会几天内把所有兔子吃光灭绝,然后集体开始饿肚子。
然后为了寻找食物到别的草原找兔子,把别的地方兔子也吃光。
但是因为狼的数量实在太多,兔子吃光了也满足不了狼的食物需求。
最后狼这个种族因为失去食物来源而灭绝。
当然了,生物界里不会发生这么愚蠢的事情。
所以狼进化出了「控制种群数量」的适应器。
如果一定范围内狼的数量过多,那么就主动减少生育,避免出现上面的极端情况。
有了这个适应器之后,人们在生物界观测到的就是和平友好的动态平衡。
狼越多,狼越少。兔子越多,兔子越少。
但人类又是特殊的,它特殊就特殊在于脱离了原始的丛林法则。
进化心理学基本原理,人的进化是滞后的。
理智上可以后天改变,心理上仍然延续着传统社会的模式。
起初几千年,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封建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只是多了男耕女织。
到了工业时代,一切就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的其中一点,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时代,百万甚至千万的人类,挤在一小块地上一个个钢筋水泥格子里。
每天上班下班通勤的时候,地铁公交里摩肩接踵。
换算到自然界里,这约等于一座小山丘上有一千只老虎,一个羊圈周围一万匹狼。
这种极端的种群密度之下,人类的防过量繁殖适应器自然被激活了。
基因适应器的影响下,城市人类失去了生育欲望,消除了最原始的存在意义。
因为失去了原始欲望,所以男女关系退化成了理性计算。
因为失去了原始欲望,所以向往自由代替了向往基因存续。
因为失去了原始欲望,所以避孕和性代替技术有发明的动力。
因为失去了原始欲望,所以需求层次上升到了自我实现的顶级。
因为失去了原始欲望,所以连性别这个概念本身都可以被解构,创作出史诗般的LGBT。
现代人类何止是不想生育。
城市化的作用下,向往自杀、主动减少种群数量的都大有人在。
所以,还是太城市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