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的数据科学是十分明显的。为什么要提顺差而不是具体进出口数据呢?
因为2022年到2024年中国进出口数据一直是进口下滑,出口不变。
它说明的不是经济越来越好,而是响应中国制造2025号召,大幅降低了对国外商品的依赖。
这种数据反倒表明经济是停滞的,所以出口量才没有变多。
包括这几年欧美对中国产品完全是大开绿灯,拼多多都能放进去,这种状况仍然出口量不涨。
当然习近平执政,经济停滞已经很不错了,也不能要求太高。也是得益于习近平处处烂尾。
中国人被长年以来的赢学洗脑,错误的认为贸易顺差是赚了别人的钱,顺差越高越好。
这属于既不懂经济又不懂政治,如果中国是贸易逆差,共产党照样可以让中国人认为逆差才是赚钱。
实际上,国际贸易最理想的状态是平衡,高顺差和逆差都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制造2025,这个消灭国外零件进口的战略,表明的其实是一种闭关锁国的倾向。
因为共产党对民主社会充满恐惧,生怕被颜色革命,对依赖进口产品如鲠在喉,一直想除之而后快。
而这种战略下美国为了避免高逆差带来的风险,只能选择提高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认知。
这才是2018年开始正确的国际格局,而不是人们所以为的什么贸易战。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一直在避免结汇,不把外汇变成共产党的外汇储备。
一旦闭关锁国开始,自己手里的外汇就是逃出中国的筹码。
当然光是进口下降,出口不降,仍然是违背共产党闭关锁国的目的。
这当然就不得不靠国际上的贸易壁垒对等反制,把出口也压到进口的水平。
即使这种单方面倾销持续下去,结局无非是欧美被迫大印钞票,稀释掉外汇储备让人民币升值。
这种理论上最好的结果,也仅仅是按照共产党的想象,实现共产党梦寐以求的金融风险。
川普的做法恰恰是在支持共产党,中国闭关锁国,美国产业回流,双赢,完美。
只不过美国算是反应快的,全球各地即使是现在仍然对中国反应不充分。
特别是欧洲,关税谈判了半天自己给取消了,简直匪夷所思。
不过无非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故事,最后结果是一样的。
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开启后全球化时代的必要条件。
中国证明了世界工厂的政治风险,以后所有的国际贸易都不得不把政治账参与计算。
所谓后全球化,就是全球各区域形成政治互信的贸易小圈子,互相之间高关税、高敌意的局面。
届时全球各区域之间冲突会越来越多,21世纪初期的和平与发展将是人类再也难以触及的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