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白菜价」神话建立在四个大前提上。
第一是打破垄断。
最初创新者需要高利润来回收研发与其他项目失败的成本,之后往往也会继续维持高价高利润。
这个时候就是模仿者进场压低利润的时机,它也是白菜价最大的来源。
然而已经形成竞争的市场本就没有那么高的利润,哪怕中国人也不好做赔本的买卖。
第二是技术停滞。
如果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中国人模仿就模仿不过来。
那么会形成电子产品典型的新卡高价、旧卡降价的局面,而不是普遍的廉价化。
只有技术停滞的状况下中国能够追上技术,特别是互联网这类不设防的甚至开源的领域。
第三是人力成本。
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低人权优势,即使不考虑其他政策成本的抵消,最终充其量能把价格降到一半。
因为996工作制的劳动时间大约就是正常的两倍。再压迫也压不出来了,无非让更多的奴隶过劳死。
在政策、汇率等因素充分演化之后,最终中国的生产成本最多降到其他国家的二分之一。
第四是没有别的要素让中国人抬高利润。
比如华为就不搞白菜价,本来就是粉红税,粉红的钱不赚白不赚。
所以我们会看到粉红谈到这个话题总在复读盾构机的老故事,因为同时满足所有条件是很难的。
当然芯片这个行业算是四个条件勉强满足三个的。
比如显卡领域虽然有A卡竞争,实际上还是N卡一骑绝尘。
它算是满足第一条件,但不满足第二条。
但是相对低端的,CPU及以下,竞争就比较充分。
然而摩尔定律失效,技术基本停滞,满足第二条,不满足第一条。
第三条在芯片领域确实成立,因为机器都是一次性投资。
而材料只是沙子和少量稀土,反而大多数成本就是人力成本。
第四条构成华为遥遥领先拒绝降价的理由,然而开发芯片的又不是华为,这部分利润也可以消灭。
所以芯片价格会有所下降,但不会下降的很厉害,最多不超过二分之一。
很多时候中国的价格低廉,是建立在倒贴钱抢占市场的目的上的。比如早期的外卖。
那么实际上就不是白菜价,而是韭菜价——它就是骗你一轮,割一波韭菜而已。
过了融资时期,这种补贴就难以为继,然后从业者倒闭的倒闭,没倒闭的恢复正常价位。
更多时候中国的价格低廉,是建立在劣质产品偷工减料上的。比如拼多多的大多数便宜货。
这种同样不是白菜价,而是酸菜价——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产品,只是强行酸别人而已。
粉红喜欢把低成本解释为产业链、政策等因素,回避低人权优势这个概念。
然而所谓的产业链优势,实际上就是指均摊到整个产业链的低人权优势。
中国本来就是模仿者,这些产业链全世界本来就有,而且很成熟,这是中国得以复制的大前提。
中国并不特殊,历史上很多后发国家都是靠这种优势起家的。
但是把低人权这件事情吹的天花乱坠,还真的只有中国人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