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人,在科学发展、探索宇宙、星辰大海的宏大叙事中精准地找到了自我毁灭的可能性
如果科学发展必然被战争利用,那么对人类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科学永远停滞
我认为我国很多人严重低估了星舰的军事潜力或者说价值。有人说军事是对SpaceX最没想象力的用法,我不知道这种麻痹大意人思维的言论是出于什么心理提出的?SpaceX的不完整版的星链就已经给俄乌战争中的俄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星盾计划是它和美国军方直接合作的。
基于目前已经发生的事实,完全可以说,SpaceX已经正在利用其极低的成本优势(目前还主要是可回收猎鹰九)加速军事化用途的进程并在大国间制造不对称的战略优势。星链以及和美国军方合作的星盾计划正在加速实现,未来几年美国的数以大几万计的军用卫星将覆盖全球,实现对全球的军民目标的无死角全天候监控。以及全球卫星网络的覆盖。有人说大国开战前一刻会优先摧毁对方卫星,几万颗卫星怎么打?重点是怎么低成本的打?反卫星导弹打得起吗?
如果说卫星相关计划的战略优势,可以被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组网12000颗卫星的千帆计划一定程度上的抵消 (我们主要运载手段还是长五,发射成本一定是更高的。。。)。那么星舰成熟(星舰第五次筷子夹试验后,可预见初代星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马上就要成熟)后150吨的近地轨道载荷,我认为轨道轰炸,天基反导对于美国而言完全是有可能实现的计划。。
轨道轰炸的概念在美苏冷战中就已提出,当时美苏两国基于太空军备竞赛的理念,对轨道轰炸早已做完了完整的技术论证,乃至于试验机都试了几台了。。而双方当时都未能实现部署的主要原因就是运载成本的问题。但在星舰的低成本优势面前,运载成本已经不是问题。轨道轰炸器如果部署个几千台,相当于我们头顶400公里左右每几分钟就飞过去几十吨随时可能落下来的炮弹 导弹 炸弹,而且极难拦截。轨道轰炸器可以被击毁吗?首先,我国空间站的运行速度是23马赫,我相信轨道轰炸器的速度不会慢多少,更何况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支持它做出来袭预警探测干扰,以及短程的变轨机动,那么容易击毁吗?
天基反导可以实现对洲际弹道导弹在最脆弱的速度最慢的上升段的拦截,目前针对洲际弹道导弹,中段反导的拦截成功率在五成左右,在上升段拦截的成功率会更高,而如果未来大功率激光武器进展迅速的话,部署在天基武器上,以较近的距离对上升段的导弹进行拦截,简直不可想象。这会是对目前认知的战争模式的颠覆性的改写。彻底破坏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
所有轨道类武器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可以以几乎零成本(绕圈飞就完事儿了)拉进攻击距离。如果是飞机航母,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抵近到300 400公里甚至于更近的距离呢?
唯一或可安慰的是,SpaceX的发射相对透明,一旦它有部署轨道类攻击性武器的趋势,我相信全球所有其他国家会不惜武力摧毁SpaceX甚至于以打一场灭国大战为代价,来联手制止这个危险的开端。
刘慈欣的球状闪电中,女主角林云的思维模式就是,「如果你不想高科技武器落在你亲人同胞的头上,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抢在对手前面把它造出来。」现在我们已经在这方面落后了,而对标星舰的长九预计首飞是2033年。退一步说,对标猎鹰九号的可回收火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首飞。我不理解的一点是,就算星舰刚刚算是为世界验证了5000吨以上级重载火箭的可行性,但猎鹰9都可回收多少年了???国内貌似近几年才转向对可回收火箭的研发,我认为这种情况应该立刻马上得到重视了。。。
这就是中国人,在科学发展、探索宇宙、星辰大海的宏大叙事中精准地找到了自我毁灭的可能性
如果科学发展必然被战争利用,那么对人类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科学永远停滞